破碎設備中處理能力與產量有何有本質區別
發布日期:2016-08-11
當我們翻閱破碎機廠家產品說明書或者其他技術資料時會發現:處理能力、生產能力兩項技術參數,很多人會誤將他們混為一談,錯誤的認為這就是該型號設備的產量,其實則不然,處理能力與產量之間是存在本質差異的,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他們各自代表設備的哪項技術指標,具有何種意義。
破碎機處理能力:由字面意思可以看出他既是指破碎設備的處理物料的能力,指的是物料進料口進料量的多少,例如PF-1214反擊破處理能力120-180t/h,即反擊式破碎機每小時可處理120-180噸的進料量,在此范圍內物料皆可輕松處理,處理量屬于設備的更好處理量,在此狀態下運行最平穩高效,是最理想的工作狀態。
破碎設備產量:對這個技術參數很好理解就是指每小時設備所能處理的成品量,例如PE750x1060顎破產量:110-320t/h,既是指每小時出產的成品量在110-320噸之間,不少人在閱讀產品說明是就誤將處理能力當做產量來計算,其實是不正確的。
那么處理能力與產量之間能否畫等號關系呢?鄭州通用生產礦山設備多年,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是不可以的。你此時肯定會有疑問難道進料多少出料不應該也是多少嗎?不然進去的物料去了哪里呢?下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一一為大家解答。
首先,破碎機進料多少,出料并非就會與其相等這是可定的,只能說近似于相等,他們之間是不能畫等號關系的,而且一般來說產量要比處理能力偏低一些。
其次,進料與出料不等,那么多余的物料去了哪里呢?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在機械生產現場粉塵多、臟亂不堪,這些粉塵來自哪里呢?肯定是破碎過程中隨氣流而溢出來的,盡管量少質量小但畢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,還有就是物料在破碎室破碎時破碎原理并非物料一次性排除,而是合格物料先排除,不合格的則繼續研磨,也就是說成品其實只占進料量的一部分,其余仍在破碎腔內繼續研磨,出料口徑產量與進料口徑進料量是存在一定關系比,按照嚴格比例設計而得的,所以產量與處理量不能畫等比例關系,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。
最后,我們來總結下處理能力與產量之間的關系,產量的多少是建立在處理能力大小的基礎上的,處理能力大則產量大,處理能力小則產量小,成正比例關系,但產量永遠不能等于或超越處理量。
現在大家對設備處理能力、產量該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,但產量的大小不僅與處理能力有著關系,還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限制,下面來介紹幾點影響破碎設備產量多少的因素。
第一、物料種類、硬度大小,物料種類不同自然硬性存在差異,及時同種物料受地域限制硬度也有所不同,物料越硬,抗壓能力也就越大,可破碎性就越差,產量也就越低,反之則不同。
第二、進料口物料顆粒的大小,物料的給料大小直接影響產量,顆粒越大破碎所用時間越長,破碎難度越大,產量則會越低,在進料之間更好盡可能的減小進料粒度以便提高設備產量。
第三、物料的濕度及粘性,雖然破碎機不像磨粉機那樣對濕度有很嚴格要求,但是濕度或粘度多大也會嚴重影響其產量,濕度越大在破碎腔破碎時就以結塊,粘黏在破碎腔內,出料口處也亦造成堵料等現象,這些條件對順利破碎及輸送即為不利。
第四、物料品質、故障發生率,如果設備品質不合格,故障頻發對生產來說是致命性的損失,產量低、效率差,因此對破碎設備一定要做好保障與維修,盡可能減少設備故障發生率。